作为标准化投融资工具,ABS基于存量资产进行融资,具有公开透明的发行交易流程,近年来获得快速发展,是当前被监管机构鼓励的投融资工具,对大型国有企业降两金、去杠杆也有重要意义。
同时,ABS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。一方面,基础资产现金流归集、破产隔离(特别是交易所ABS)一直存在争议,不过通过归集频率及相关条款设置可以部分缓释该风险,近期也出现了相关司法判例检验基础资产真实出售效力;另一方面,次级投资市场是一个专业的投资领域,应该孕育出一批专业的投资机构,然而在目前次级档发行、投资中却存在不少不规范操作,日益引发关注。
ABS次级档投资风险较高,应与有相应风险偏好及投资认知的投资者进行对接。早期,ABS次级档多由原始权益人自持,因此并未真实转移与基础资产有关的风险,在会计处理上确认为新增负债,没有起到加快资产周转的效果。随着发行人对资产出表诉求提升,根据相关会计准则要求,近年来次级档对外出售的案例逐渐增多,但“兜底函”、“非市场化发行”是两个值得关注的不规范操作。
01 兜底函
部分ABS原始权益人为次级投资者出“兜底函”,并约定固定预期收益率,将次级档转为准固定收益品种。所谓“兜底函”,又称“暗保”,属于抽屉协议,也就是不能亮出来给监管机构、外部审计看的文件,笔者不清楚法律效力如何,但理解这是不合规的文件。对外担保是公司的大事,一般应有董事会决议,对于上市或发债公司,也应遵守相应的信息披露要求。不走内部流程、不对外披露的“暗保”反映了公司治理水准,也对信用资质判断有重要影响。参考几个案例:
2016年9月13日,富贵鸟因需核查违规对外担保情况,债券停牌,风险暴露。后来的信息证实,未披露的违规担保的对象主要包括其母公司富贵鸟集团及其关联方。2017年以来,陆续发生担保履约,被扣划的银行资金达数十亿,直接造成公司资金链断裂。
2018年10月8日,宁夏上陵牧业(430505.OC)公告,由于存在对股东宁夏上陵实业集团的担保,公司银行账户接近2亿资金被银行强行划转,造成流动性危机。公告指出,相关担保属违规担保,主要由于“公章管理不善”。
2018年10月31日,新光圆成(002147.SH)发布《关于公司未履行内部审批决策程序对外担保、资金占用等事项的提示性公告》,指出公司控股股东及其关联人在未履行正常审批决策程序的情况下,在担保函、保证合同等法律文件上加盖了公章,合计金额超过3亿。
例可以看到,这类“不告诉你的担保事项”的存在,使得公司或有负债瞬间倍增,让此前深入、严谨的信用分析从事后看有些滑稽。无论担保对象是否为关联方,对非并表子公司的担保都属于“对外担保”,站在出表型ABS角度,如果对次级档进行暗兜,不仅加重公司隐形的或有债务负担,还将使投资者对出表型ABS发行较多的原始权益人进行信用风险重估,对真正洁净出表的原始权益人造成负面影响,形成“劣币驱逐良币”效应。
【继续阅读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