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天举办的2018年第四届中国PPP融资论坛上,上交所副总经理刘绍统先生表示“目前相关的金融监管部门正在研究基础设施REITs相关的制度和推进方式”。
基础设施REITs就是基础设施基金。高熵资本董事长邓浩于一年前曾经在财新网专栏撰文,呼吁仿效东京证券交易所,设立电力、交通、水务等基础设施基金,既为社会财富提供长期、稳定、对抗通胀的配置渠道,又能实现此类资产真正意义上的证券化,可谓一举两得,为经济和金融体系通筋活络。
以下为发表于2017年10月份的财新专栏文章原文,重发希望再度呼吁,应当加大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基金产品。
本轮住宅地产价格上涨趋势的韧性有些超预期,给政府逆周期宏观调控带来挑战。打压房价、抑制需求的政策层出不穷,甚至出现了以往政策调控周期中不曾见的举措,例如北京离婚无房的一方在离婚一年后方可具备买方资格,还比如住宅市场长期供过于求的贵阳也被纳入了限购范畴。如此强劲的购房需求背后,是中国居民财富快速、持续的积累,自然产生对资产配置的刚性需求。住宅地产作为体量最为庞大的一类资产,又迎合了中国人由来已久的对土地房产的追求传统,因而成为了居民财富配置的必选项。但是,缺乏健康合适的大类资产配置机会,也是导致过度追逐房产投资的原因之一。
通过限定购房资格、提高首付比例、增加贷款利率这些“围追堵截”的政策确能降低购房需求,但若能结合疏导将取得更好的效果。这类似于治水,居民财富就像滚滚水流,需要建设体量足够大、健康干净的蓄水池去承载,否则就会溢出泛滥导致洪灾。疏导之策,就是为居民财富提供适合配置的资产“池子”,分流承载社会资金洪流,避免其过度追逐单一资产市场而产生泡沫风险。
另外,缺乏健康稳健的资产配置渠道,一味的限制资金投向,将令居民财富流向一些不健康、不适合的投资乃至投机领域,为社会融资乱象提供温床。近年互金理财、P2P、各种众筹、ICO的涌现,对居民财富产生的损失风险隐患,超过了历史水平,也说明资本市场在为居民财富提供适当配置资产方面做得不好,这值得市场监管者和金融从业者重视和反思。【继续阅读】